• <table id="kfbpu"><strike id="kfbpu"></strike></table>

      安全管理網

      汕頭市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預案

        
      評論: 更新日期:2023年03月13日

      1總 則

      1.1編制目的

      規范我市各級政府對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強化政府部門間協作配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依法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廣東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廣東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廣東省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及相關法律法規等,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汕頭市轄區內存在職業病危害行業領域發生的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對工作。

      1.4工作原則

      (1)加強領導。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有關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置工作,健全完善相關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用人單位依法履行相應的應急處置主體責任。

      (2)以人為本。始終把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權益作為應急處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職業病危害事件造成的健康損害和社會影響。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切實有效控制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及時處置信訪個案,化解潛在風險,做好預防、應對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各項工作。

      (3)依法依規。按照屬地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領導本地區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所屬相關部門在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強化部門協作配合,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以及部門職責分工,科學有序開展處置工作。

      (4)科學處置。強化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技術支撐,充分發揮職業衛生專家隊伍作用,科學處置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切實保障職工生命健康權益。

      (5)公開透明。及時、準確、客觀、統一發布權威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監督作用,有序組織新聞媒體采訪、報道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事態發展及處置工作情況。

      2應急處置組織體系及職責分工

      汕頭市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置組織體系包括:汕頭市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急處置技術支撐機構、應急處置技術專家等組成。各地可參照市級做法建立應急處置組織體系,明確部門職責分工。

      2.1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由汕頭市安全生產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組成,組長為總召集人,成員由市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分管領導組成。

      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職責是領導、組織、協調較大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協調市安委會相關成員單位和市級技術支撐力量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安委辦,負責日常工作。主要負責:

      (1)跟蹤掌握事件信息,做好事件信息和有關指令的上傳下達工作,保證事件處置信息溝通渠道暢通。

      (2)根據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指示,協調聯絡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3)協調市職業衛生技術支撐機構和專家參與應急處置,向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提出決策指揮的參考意見。

      (4)根據需要,請求省或外市技術力量支援。

      (5)關注和引導輿情,配合市宣傳部門及時向主流媒體提供準確、全面、真實的信息。

      2.2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根據應急響應級別,在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按照部門職責,參與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1)市委宣傳部:協調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2)市教育局:負責指導、協調學校(不含技校,下同)校辦工廠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3)市公安局:負責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中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構成違法犯罪行為的責任追究;負責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警戒、道路交通管制等工作。

      (4)市民政局:負責指導各地按相關法規做好用人單位已經不存在或者無法確認勞動關系的職業病病人醫療救助和生活方面的救助。

      (5)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保障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依法做好相關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依法查處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行為;及時通報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中職業病病人的工傷保險參保、待遇落實等相關情況;指導、協調技校校辦工廠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6)市環保局:負責組織指導陸地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事故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指導、協調核工業、核泄漏或核輻射事故應急救援工作?!??(7)市住建局:參與在建房屋市政建設工程領域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8)市衛計局:負責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中疑似職業病或職業病病人的檢查和救治;監督指導職業病診斷與鑒定工作;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和相關文件規定要求,及時通報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病人救治以及職業病診斷、鑒定相關工作信息;協調職業病防治相關機構為事件處置提供技術支持。

      (9)市國資委:參與市屬國有企業發生的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處置工作,督促相關企業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10)市工商局:負責查處不需經許可的一般經營項目的無照從事生產經營的行為以及流通領域銷售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商品的行為。

      (11)市質監局:負責對生產不符合產品質量要求行為的查處。?? ??(12)市安監局:會同有關部門迅速到達事故現場,組織事故調查和分析。必要時,可以對事故工作場所的現場、危險物品、設備設施依照有關規定采取臨時控制措施;依法查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違法違規行為。

      (13)市法制局:負責監督、指導職業衛生相關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工作。????(14)市總工會:參與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調查處理,反映職業病病人有關訴求,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2.3應急處置技術支撐機構

      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支撐機構包括汕頭市職業病防治所。應急處置技術支撐機構在接到指令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行動,參與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2.4應急處置技術專家

      應急處置技術專家從市職業衛生專家庫中抽調,相關專家接到指令后應盡快趕赴指定地點或通過網絡、電話聯絡等手段,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專業咨詢和技術支持,為應急救援處置提供輔助決策建議,必要時可參與現場技術鑒定工作。

      3信息報送與預警

      3.1信息報送

      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發生后,事件發生單位及各有關部門應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及時報送相關信息,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依據有關規定兩小時內逐級上報。

      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

      (1)事件發生單位概況;

      (2)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3)事件的簡要經過;

      (4)事件中疑似職業病病人或職業病病人數;

      (5)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

      (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3.2預警發布和解除

      根據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其預警信息根據響應級別分別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預警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制度。發布預警信息的單位要根據事態的發展,適時調整預警級別和預警信息。

      當事件得到妥善處理、涉險事件危險性降低或消除時,根據變化情況適時降低預警級別或宣布解除預警。

      4應急響應

      4.1響應主體

      4.1.1用人單位響應

      用人單位必須制定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預案,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應急救援行動,同時向政府安全監管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1)在生產過程中發現較多員工出現身體不適情況的;

      (2)在職業健康檢查過程出現較多疑似職業病的;

      (3)疑似職業病、職業病病人及其家屬集中反映相關訴求的。

      4.1.2?各級人民政府響應

      接到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報告后,事發地人民政府根據應急響應分級要求,啟動應急響應程序,組織、指揮各有關部門全力以赴組織應急處置。

      各級政府在事件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應及時上報,請求啟動更高一級應急響應,及時實施處置工作。

      4.2 響應程序

      較大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響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1)接到事件信息報告后,市安委辦立即報請市安委會同意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程序,并將事件情況通報有關部門;

      (2)成立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協調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依據部門職責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符合應急處置結束條件時,終止應急處置響應程序。

      4.3信息發布

      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及時、準確發布重大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信息,實時掌握社會輿論動向,主動、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維護公眾知情權。

      信息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

      (1)事件基本情況及應急處置進展情況;

      (2)應急處置工作成效;

      (3)政府及部門領導的指示;

      (4)下一步的計劃;

      (5)需要澄清的問題。

      對于跨地區、涉及部門較多、影響較大的事件,可由市宣傳部門協調主流媒體對事故信息進行及時發布,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辦公室予以配合。

      4.4應急結束

      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得到妥善處置,事件中當事人的權益依法得到保障,社會負面影響已經消除,經市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研究同意,結束應急處置工作。

      5后期處置

      事件發生地的區縣級人民政府認真分析事件原因,舉一反三,組織開展轄區內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6附則

      6.1術語解釋

      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不含急性工業中毒)是指在本轄區同一行業或企業短期內(30個自然日內)發現或報告的疑似職業病、職業病人數較多,或者因職業病危害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社會影響,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職業病危害事件。

      6.2應急響應分級

      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響應應當綜合考慮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社會影響等因素,應急響應級別分為三級: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由省啟動Ⅰ級響應:

      A.在本市同一行業或企業短期內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件涉及疑似職業病、職業病病人3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社會影響的重大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

      B.超出我市應急處置能力的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

      C.省級認為有必要響應的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

      (2)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Ⅱ級響應:

      A.在我市同一行業或企業短期內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件涉及疑似職業病、職業病病人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社會影響的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

      B.超出縣級應急處置能力的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

      C.市政府認為有必要響應的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

      (3)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一般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時啟動Ⅲ級響應。

      在本區縣同一行業或企業短期內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件涉及疑似職業病、職業病病人10人以下,或者死亡3人以下,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社會影響的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

      上述分級標準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Ⅰ級響應由省人民政府啟動,Ⅱ級響應由市人民政府啟動,Ⅲ級響應由各區縣人民政府啟動。

      各級政府在事件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應及時上報,請求啟動更高一級應急響應,及時實施處置工作。

      6.3危險性分析

      6.3.1行業概況

      據統計,我市工業法人單位數多達31425家,其中有80%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病危害。涉及職業病危害的行業廣泛,主要集中在制鞋、箱包制造、電子制造、家具制造、非煤礦山、化工、電池制造、陶瓷制造、玻璃制造、水泥生產、石材加工、寶石加工、船舶修造、汽車制造、印染、電鍍等多個行業領域,多數屬于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并且存在勞動密集、生產工藝落后、職業病危害因素復雜等特點。

      6.3.2風險分析

      6.3.2.1風險類型分析

      可能引發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風險類型包括由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職業性化學中毒、職業性腫瘤、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和職業性傳染病等引起的各類職業病危害事件。

      6.3.2.2風險分析

      可能發生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風險:

      (1)職業病病人數量多。存在高危粉塵、高毒化學品危害的用人單位短期內可能出現較多的疑似職業病或職業病病人,由此增大了發生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風險;

      (2)由于部分職業病患者沒參加工傷保險或企業法人、負責人逃避責任,導致保障待遇難以落實,患者所在家庭因病致貧,由此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

      (3)大多數職業病難以治愈,愈后差,治療周期長,治療費用高,常常因欠費而導致病人維權上訪;

      (4)因違法用工而勞動關系不清,企業未能及時、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資料和費用,或因診斷需求量過大,診斷、鑒定機構無法在短期內滿足診斷、鑒定需求,導致勞動者申請職業病診斷、鑒定困難,容易引發上訪事件;

      (5)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發生后容易被境外媒體利用或炒作,從而造成社會影響。

      6.4預案管理

      預案實施后,各級人民政府、各級安委會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預案宣傳、培訓和演練,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組織評估和修訂。

      6.5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6.6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網友評論 more
      創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系我們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1. <table id="kfbpu"><strike id="kfbpu"></strike></table>